- 六胜德──如来胜德六义 → 六勝德──如來勝德六義
- ﹝出阿毗達磨雜集論﹞ 〔一、 自性義〕, 謂諸佛法身, 皆依真如理體而為自性, 是名自性義。 〔二、 因義〕, 謂諸佛於無量無數劫中, 修習勝果之因, 是名因義。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三、 果義〕, 謂諸佛永斷一切煩惱等障, 證得無上菩提之果, 是名果義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四、 業義〕, 謂諸佛以清淨身業, 現大神通; 清淨口業, 演大法義; 清淨意業, 種種調伏方便導引, 可化眾生, 令其出離生死, 證大菩提, 是名業義。 〔五、 相應義〕, 應, 當也。 謂諸佛因中能行種種難行苦行, 所生十力、 四無所畏等功德, 而與法性之理相應, 故名相應義。 (十力者, 知是處非處智力、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、 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、 知諸根勝劣智力、 知種種解智力、 知種種界智力、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、 知天眼無礙智力、 知宿命無漏智力、 知永斷習氣智力也。 四無所畏者, 一切智無所畏、 漏盡無所畏、 說障道無所畏、 說盡苦道無所畏也。 ) 〔六、 差別義〕, 謂諸佛說法度諸眾生, 則現法、 報、 應三身差別之相, 故名差別義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